正在加载...

班事日记-初三来了(20100828)

今天是星期六,初一的同学开始军训,而初三这边一整天都在考试。听着楼下的吼声,教室里有的窗户被粗暴地关上,里面弥漫着沉闷的气氛。

考试:热身运动

今天的考试有4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把浸在暑假里的不少同学整得抱怨连天。

语文考试一大半都是考古文,从背诵到理解,全面检查了初二的学习情况。至于剩下的那点名著,我 @phy 把斯威特夫特忘了。

这次数学考试的试卷是尹老师出的,和往常一样,前面的题容易,最后一道题难度就上来了,而后面的附加题考的还是预习。

英语考试,前面的题目大家反应不大,后面的单词拼写就不得了了。单词没背熟,后果很严重。

物理考试里的知识点很广,电子的性质和电磁波什么的都出现了,附加题里还有新课的实验题,考得怎样有点难说。

这次开学前的考试可以当做是热身运动,热身运动还算是有点重要的。毕竟心态是会变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家自己看着办吧。

班会:唠叨琐事

上午和下午的"班会",我大概就记了这几点:

  • 余老师拿到了初一时候我们的照片(@phy:莫非是春游?),称除了书远现在太成熟之外其他同学现在都还是以前那样子,变化不大,还想贴在教室后面;
  • 今年我们班负责打扫女厕所(还是跟六班用男厕所换的),因此不少男生要回归教室了;
  • 老师从六班学来一"学习计划本"的主意,前两周试行期间每晚都要家长签名(@phy:要是一不小心作业写太晚了,也许都找不到人签名了);
  • 为了记录初三的点点滴滴,开学后每位同学轮流写班级日志,按座号一天一人。余老师举例说,"那一天,陈书远拿着个扫把*(笑)*,在追逐打闹被余老师抓到,去罚洗男厕所"(@phy:主语换成端祺还差不多,书远真杯具)。

至于其他的,忘了,我也不想回听录音了。总之,今天是苦中微甜的日子,也许下周开始就真苦了。

PS:请看好标题的时间,这是在补上个月的日记。至于班级日志这个词,我最早是从文杰那里听到的(用来描述班事日记)。

日期: 2010-09-05 分类 点滴 评论 0

初三初体验,来冒个泡

最近我 @phy 有点头疼,每天由于精力原因都写出一篇写了一半的文章,实在不是个办法,还是周末整理之后发上来吧。

这样一来,时效性下降剧烈,我这种马虎应对初三的也只能尽力而为了。这时候,我倒建议大家假如有途径的话可以看看余老师倡议的班级日志,每天一位讲述者,多好。

也许接下来我只能做班级日志精选了。最后预告一下,我手里有几篇班事日记,还有调查报告,还想写评论,也许都是胡言乱语,那大家还是别老惦记者好。

头疼啊,我心里真希望明天来台风,尽管没可能。

日期: 2010-09-02 分类评论 0

[调查]初中的最后一个暑假,你过得怎样?

这个标题有点标题党,不过初三之后那个暑假也不算是初中的了。好吧,无可奈何地上调查:

调查结果,几天后我会争取公布的。

日期: 2010-08-27 分类 点滴 评论 5

补充报道:开学倒计时,看看金实的变化

上次我 @phy 去过金实之后还以为学校不会再有什么变化了,结果最近路过学校,发现油漆味挺重,看样子又是有新变化了,还是说说吧。看图。

IMG_0005

首先,你会发现,金实的围墙边已经开始出现监控摄像头了。

IMG_0014

不仅有监控,还有防翻墙装置--不过好像后面停车场那边还没装。

IMG_0006

操场已经有颜色了,还好不是红色。(这个是喷漆的。)

IMG_0011

手虽然抖了,不过跑道的白线还是很显眼。

IMG_0008

这么晚了,还有两个教室(初一9班和10班)的灯亮着。顺便说一句,初一和初二的教室都已经装上电子白板了,我们和之前的初三同学真杯具。

IMG_0012

最后看到后门,学校围墙居然出现发票热线了。学校真需要发票吗?

好吧,离回校没几天了,@phy 的写作业速度明显加快,and you? 这个趋势实在不积极,看来得做个调查之类的了。

日期: 2010-08-23 分类 点滴 评论 2

录音节选:8月9日回校日

这个是余老师讲述七班前几位班主任的片段,其中说到李老师的"哎呀我老了,唉我不想当班主任了......"。

余老师在班会课上给大家讲"花妈"的故事。

余老师对学生的处罚措施不定。

尹老师:"我也骂过,有的同学也打过我,但是我们是一种善意的。"

就这几条。最后感谢 Google Code 提供"网盘",我已经走投无路了。

日期: 2010-08-20 分类 点滴 评论 0

班事日记-一个上午的“热身”(20100809)

今天上午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我们不用补课了。

班会:又是新班主任

早上7:30,黑板上的几个字让大家按原位坐好,这时候教室里已经很热闹了。没多久,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一些同学开始描述对这位老师的印象--"骂人很毒"。

老师走进教室之后,第一句话是"好了,各位安静了",接着就让大家"把下巴从桌子上拿开"(跟地理张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也还没适应环境),然后就开始"简单介绍"了。

不用怀疑我就是你们的第五个班主任。据说你们一学期换一个(班主任)......(略过各班主任回顾)

然后第四位不用讲,就是我深恶痛绝最讨厌的李园花--"花姐"。为什么这么说她呢?我跟花姐是第一年进来的时候,我们俩一起从初一带到初三,感情非常好。......*(略过拉关系片段)*但是这个家伙居然背地里把我给出卖了,她跑去(跟)校长说:"哎呀我老了,唉我不想当班主任了,我觉得有个(人)挺合适的,那你要不来做......" 结果就把我出卖了。

所以呢,......我非常不情愿当班主任,但不代表我(不喜欢),不情愿是一回事。......*(略过原因)*那么,具体怎么详细介绍这个待会再说,我们先把书(发给大家)。

发课本环节,第一组和第二组前面的同学做了志愿者。七本课本让人着实感受到了初三的分量。在这些课本中,物理课本和英语课本是初三全一册。

接着记物理作业,老师说了一句"Take out your pen and a piece of paper."--英语课老师。这个期间,教室里很吵,老师接着说了个段子,表示该做的事情要做好。"好我们两位帅哥不要再说了。"余老师插叙"两位帅哥"(俊生和书远)都是她学生的弟弟,接着又插叙说我们初一的《Hero》,作为英语组长的余老师打了最高分,"还不鼓掌感谢一下"。

余老师说了一段英语(好不容易)把主题调回来,宣布接下来放假三周(@phy:其实不是完整的三周),开始布置作业--物理的《典中点》在金园路东厦客运站广场"对面的巷子进去"的书店有售。

班会课开始,余老师先介绍外号--从"小鱼儿"到"Shark"("整顿"初三差班得名),所以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时候凶的水平"介于张慧琴和周晓玲之间"。接着照例记手机号码,老师预先开始替我们想到半夜三更打电话的主意。

介绍完老师的经历之后,老师开始说对七班的初步印象。当老师们半夜两点钟在台湾数星星的时候,没教过七班的老师说"哎哟,(七班)很捣蛋(潮汕话)很捣蛋的,上课很喜欢说话"("是不是这样?""是--"),周老师却说"很好很好,他们很乖的很乖的",余老师理解为"基本素质非常的好"。

接着说科任老师的情况。

  • 语文和数学("八班的尹大叔")没换。老师说,本来我们会换上六班的数学老师黄老师,"以后你就会体验到,六班的同学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啊--",所以还要感谢余老师(@phy:还是搞不懂这个逻辑关系),顺便要感谢"尹大叔";
  • Miss Zhang 由于小孩原因暂时换下,再加上七班必须要换一个"比较凶的班主任",余老师来了; 老师插叙"花姐"的故事,在两位老师一起教书的时候,学生打架的时候都是余老师拉开的,李老师看着说,"哟呼,(学生)打架了啦......"等等。
  • 物理换成一位学校(物理)教研组组长;
  • 年年教初三的化学老师是学校化学组的组长,姓胡;
  • 政治老师是政治组长;
  • 历史老师是历史组长。

至此,众同学晕乎。(@phy:这教师阵容也太强大了吧。)

老师接着说,本着对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又称职业道德),初三第二学期她不会闪人(这句话就先留在这里了);有时候老师会跟同学开玩笑、起小外号,不要因为这个去哭去跳楼。

至于要做好的事情,首先是课前三分钟,老师会亲自到教室查岗,至于课间打闹的处罚措施不定(可能拿"三俗"人物凤姐和芙蓉姐姐做文章);上课期间,眼神看着老师,不要讲话,不要发呆,不要嚼口香糖(@phy:这个说法夸张但有时候的确会有),不要看课外书,不要做其它科作业,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拿手机出来,如果发现了老师会帮你保管到中考之后的,或者统一让老师保管到放学之后。(@phy:囧。)还有什么午休、作业、午写的问题20天之后再说了。

说完长远的,再说说这即将到来的20天假期。总之,这20天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做好热身运动(warming-up exercise),最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上金中"。我们要做好计划,老师虽然不会在暑假期间家访,但是会电访的。而且在假期之后,8月28日要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这就是所谓的"摸底考试"吧。

最后5分钟,老师要大家写小纸条,说说初三的目标、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和初三7班的管理重点,有一个非常完美的收场(下场) 。不过这张纸条在最后还是没(忘了)收上来,也许新班主任的事情太多了吧。

下课前,老师记起昨天帮忙打扫教室的同学,第三次感谢,还是那几位,实在不容易。

在班会课期间,隔壁尹老师的声音不时地传过来。

数学:继续"老尹"

数学课开始,尹老师总结了两年来"陪伴"的过程,"非常和谐",也在数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过后面尹老师"纠正"说,"我也骂过,有的同学也打过我(大家笑),但是我们是一种善意的。"从初三开始,尹老师要准备管严了。

紧接着转入正题,老师开始剖析初三数学的内容--上学期的五章里难度较大的是圆,重点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圆;下学期的内容大多讲究综合性和能力性,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什么的都来了。

无论对考试还是对平时,尹老师主张关注基础、规范和能力。老师认为,"一考定终身"的废除我们是享受不到了,为了(应付) 应对初三频繁的考试,我们需要紧张的、踏实、认真的状态,那么在暑假这20天里面我们更应该好好复习,顺便预习新课本。

总之,"刚开始呢",抱着点希望走进初三吧。

PS:尹老师发现似乎初三教室大了,原来桌子要摆到后门门口的,现在都在后门之前了。经过同学们指引,尹老师才发现,原来大家瘦了。

语文:"花妈"的指引

卸下班主任的李老师看着显然轻松多了,加上不补课的"重要指示"(--"官场里的东西"),老师更高兴了。

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改得比较松了,分数看着还比较高,不过我们七班的文科还需要加强。接着老师说28号考试的试题结构,语文1个小时考100+10分,内容有初二的默写、文言文、暑假的名著阅读,附加预习的两篇文言文。

老师接着补充说明阅读札记的内容,反正我 @phy 写出来的就是字以百计的,回去改吧。

最后李老师把课本的一些课文打了勾,是"要学的"--这个还真有点少见。剩下的时间,读课本里的小说。

英语:中考"素质"两头抓

在上课之前,余老师把所有同学点名一遍,接着进入正题,"强制"地发下一本《百思英语速记速决》,专门针对"中考词汇"背诵、做题。不过老师说,在上学期,中考不考的课本里的内容还是要上的,毕竟我们的将来还有高中。

发书期间,教室里照例很吵,后来余老师又进行了批评,每节课浪费两分钟,乘上一年可就不少了。

剩下的20分钟,老师放电影《小鬼当家2》的英文版,大家看得很认真,字幕被遮得差不多了。

时间过得很快,放学的钟声响了。8月28日,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到时再见吧。

分割线一条

这篇日记等了一个星期,听着录音写了两天。这篇赶紧先发出来,接下来我会把一些录音发上来。

我 @phy 没什么话好说了,既然来了就应对吧。其实等着的一个星期我什么都没干,接下来再不努力的话那就没戏了。

最后是一条快讯,our7.p-2008.cn 已经救回来了。

PS:1. 余老师说着说着,把李园花说成了"花园李",真是个大花园;

  1. 国栋童鞋直到今天还没在学校出现,虽然 Qzone 上有影了,可上不上学,还真难说

日期: 2010-08-17 分类 点滴 评论 2

评论:警惕“七班特色”

七班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班级:上课的时候爱玩,下课之后一般也接着玩,考前复习的时候没"状态",似乎弥漫着一股"邪气"。老师们很烦恼:七班还考不考试了?

但是,这样的班级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拿到全年级排名第二的成绩,让人不由得惊叹,惯性思维有时候实在有点小看人。

这也许是"七班特色",有了聪明就能这样。在初一和初二,这样"混"下去还能撑得住,可这样下来基础的东西就会学得十分不踏实。一到初三,中考连着考三年的课程,再乘上7科,数量可是相当大的。如果再按着"七班特色"这样走下去,还是有点让人心惊的。

我想,坚持自己的特色固然好,但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会调整(act like a teacher... :-(),我总觉得在初三这种特色已经行不通了--至少学校(老师)、家长等身边的压力就能让这种特色溃堤。总之,在最后一年踏实一点,也对得住这三年的投入了吧。

在写这篇评论的时候,我总在纠结这篇要不要发,毕竟"七班特色"实在能迷惑住一些人。我就设个密码算了。

日期: 2010-08-05 分类 点滴 评论 0

暑假的金实

前几天下午,我 @phy 来到了金实外边,看看有啥变化。

DSC_0165

首先看到的是后门,居然被粉刷成了棕色。其实在暑假过了几天之后就是这样的了。

DSC_0166

@phy:我总感觉不大好看来着,颜色也跟周围不搭,难道是油漆剩的太多?

DSC_0171

放大一看,这里还放着中考喜报呢。

DSC_0173

操场又被刷成红色的了。我还记着一个小花絮:天热的时候,全校在操场上坐着,一站起来鞋子底下都变红了。现在还刷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变猴子。

DSC_0175

正面。

DSC_0182

新楼附近还是放着一堆桶。

DSC_0186

学校外边的停车场貌似规划得很先进(- -)。

DSC_0187

抬起头来,这堵墙上有不少小洞,曾经挂过广告。这个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DSC_0193

再看看学校里面。

DSC_0195

最后,操场边多了几个水龙头,不过以前裸露的水管都不见了。初一刚刚在操场上做操的时候后面的同学还被喷到过呢(又没有链接可给)。

好吧,我没进学校,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初三也不远了,这篇文章发得也有点迟了。

PS:其实我有成堆的录音和一些照片可以来充斥这个暑假的,可惜没利用起来。杯具吧。

日期: 2010-08-03 分类 点滴 评论 1

[转载]物理中考“提纲”

本文转自 Mr.ゞxíaó的空间,原标题为《初三物理中考必记》。最近一连几天没更新了,先把这篇堵上(= =),待会儿有独家。其实这篇东西还是等我们把该学的学完了之后拿出来看比较有用。

Update:这是 @phy 根据自己理解进行格式化的,文章后面没有 PS,您可以选择到中考前再看。

记住的常量

  1.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 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 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 水的密度:1.0×103 Kg/m3 =1g/cm3 =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 J/(Kg·℃)。

  1. 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2. 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 Pa=10.3m高水柱。

  3. 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4. 1度=1千瓦·时(kW·h)=3.6×106 J。

  5. 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 长度(L或s):米(m)

  • 时间(t):秒(s)

  • 面积(S):米2 (m2

  • 体积(V):米3 (m3

  • 速度(v):米/秒(m/s)

  • 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 质量(m):千克(kg)

  • 密度(ρ):千克/米3 (Kg/m3

  • 力(F):牛顿(N)

  • 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 功率(电功率)(P):瓦特(W)

  • 压强(p):帕斯卡(Pa)

  • 机械效率(η)

  • 热量(电热)(Q):焦耳(J)

  • 比热容(c):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 热值(q):J/kg或J/m3

  • 电流(I):安培(A)

  • 电压(U):伏特(V)

  •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 m,1mm=10-3 m,1cm=10-2 m,1dm=0.1m,1Km=103 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 J,1Km/h=5/18m/s=1/3.6m/s,1g/cm3 =103 Kg/m3

1cm2 =10-4 m2 ,1cm3 =1mL=10-6 m3 ,1dm3 =1L=10-3 m3

词冠:m毫(10-3 ),μ微(10-6 ),K千(103 ),M兆(106 )。

公式

1.速度v=s/t。

2.密度ρ=m/v。

3.压强P=F/s=ρgh。

4.浮力F=G gV =G(悬浮或漂浮)=F向上 -F向下 =G-F' 。

5.杠杆平衡条件:F1 L1 =F2 L2。

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

7.功率p=W/t=Fv。

8.机械效率η=W /W =Gh/Fs=G/nF=G/(G+G ) =fL/Fs(滑轮组水平拉物体克服摩擦力作功)。

9.热量:热传递吸放热Q=cm△t;燃料完全燃烧Q=mq=Vq;电热:Q= I2 Rt。

10.电学公式:电流:I=U/R=P/U;电阻:R=U/I=U2 /P;电压:U=IR=P/I;

电功:W=Pt =UIt =I2 Rt=U2 t/R;电热:Q= I2 Rt(焦耳定律)=UIt==U2 t/R;

电功率:P=W/t= UI=I2 R=U2 /R;

串联电路特点:I=I1 =I2, U=U1 +U2, R=R1 +R2; U1 :U2 =P1 : P2 =Q1 :Q2 =W1 :W2 =R1 :R2

并联电路特点:I=I1 +I2, U=U1 =U2, 1/R=1/R1 +1/R2; I1 :I2 =P1 : P2 =Q1 :Q2 =W1 :W2 =R2 :R1

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规律;(4)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 欧姆定律;(6) 焦耳定律。 记住两个原理:(1) 阿基米德原理;(2) 杠杆平衡原理。

  1.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2. 科学探究有7 个要素提出 问题、猜想假设制定 计划与设计 实验、进行实验收集 证据、分析论证评估 、交流与合作 。(@phy:这个不是生物的探究六要素吗?)

  3. 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 ,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 ),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 ),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

  4. 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 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 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 联在被测 电阻两端,电流表应 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 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 流出。

  5. 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6. 传播介质: 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

  7. 常见的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8.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常见的新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记忆合金、隐形材料。

  1. 运动和力的关系:①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 a 受平衡力:保持静止。b 受非平衡力:沿合力方向运动;

②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 a 受平衡力:保持匀速直线运动。b 受非平衡力: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如果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将保持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 0;物体受非平衡力将改变运动状态。

  1. 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①各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②开关一端接火线,一端接灯泡;③螺口灯泡的螺旋套要接在零线上;④保险丝接在火线上;⑤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2. 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或做功),内能增加;吸收热量时,温度一般升高(晶体熔化时和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温度一般升高。

  3.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凝固成晶体的条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

物体做功的条件:有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和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1. 常见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手影游戏、激光准直、日食、月食、排队、检查物体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射击时的瞄准、"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确定视野(一叶障目)、判断能否看见物体或像;

常见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潜望镜、自行车尾灯(反射器);

常见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等物体(渔民叉鱼时要向下叉)、放在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透过篝火(水气)看到的人会颤动、看日出、海市蜃楼、放大镜、星星在眨眼睛(闪烁)。

  1. 成像:(1) 成实像:小孔成像(太阳光斑)、照相机(电影)、幻灯机(凸透镜u>f);

(2) 成虚像:①平面镜成像:照镜子、潜望镜、水中的倒影、光滑表面上的影子;②透镜成像:放大镜(老花镜)看物体、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近视镜);③折射现象:看水中的物体:透过水和玻璃看物体、琥珀;

(3) 成放大的像:凸透镜u<2f时成的像;

(4) 成缩小的像:凸透镜u>2f所成的像、凹透镜成的;

(5) 成等大的像:平面镜、潜望镜、凸透镜u=2f成的像;

(6) 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的虚像。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u<2f;应用:照相机、眼睛看东西;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③当f<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影机;④当u=f时,得到平行光,不成像,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⑤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⑥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和像距减小;⑦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后面,用凸透镜矫正。

方向 大小
重力(G) 竖直向下 G=mg=ρvg
压力(F) 垂直指向受压面 F=G(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上不受其它外力时)
支持力(N) 垂直接触面向外 N=F(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摩擦力(f)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f=F(物体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外力)(F) 与用力方向一致(如与绳子、手方向一致) -
合力(F 与大力相同 F= F1+F2=(同一方向)=F1-F2(相反方向)
浮力(F 竖直向上 F=Ggv
  1. 常见的扩散现象(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1) 用盐水腌蛋,蛋变咸。(2) 八月遍地桂花香。(3) 墨水(糖、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甜、咸)了。(4) 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5) 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闻到菜香味。(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6) 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2. 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③用滑动代替滚动。如:(1) 塑料瓶盖的边缘常有一些凹凸竖直条纹;(2) 在冰封雪冻的路上行驶,汽车后轮常要缠防滑链;(3) 自行车刹车把套上刻有花纹的塑料管;(4) 刹车轮胎上印有花纹;(5) 手握油瓶要用很大的力;(6) 鞋底有花纹;(7) 捆重物用麻绳;(8) 克丝钳口刻有花纹;(9) 拿起重物要用力;(10) 车陷在泥里,在轮胎前面垫一些石头和沙子。

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更光滑;③使接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④用滚动代替滑动。如:(1) 搬动笨重的物体时,人们常在重物下垫滚木;(2) 给机器上润滑油;(3) 自行车轴上安着轴承;(4) 向锁孔里加一些石墨或油,锁就很好开。

  1. 解释常见惯性现象:A. 甩掉手上的水;B. 汽车到站前关闭发动机仍能前进一段距离;C. 在行驶的列车上行走的人,火车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倒;D. 汽车行驶时,坐在前排的人必须系上安全带以防紧急刹车;E. 飞机投弹要命中目标,必须在未到目标正上方时,就提前投掷;F. 用铲子把煤抛进煤灶内;G. 摩托车飞跃障碍物;H. 拍打衣服,使附着在衣服上的灰尘掉下来;I. 抖掉理发师围布上的头发;J. 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2.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磨刀不误砍柴工(刀口常磨得很薄);②医生注射用的针尖做得很尖;③铁钉越尖越容易敲进木块;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啄木鸟的嘴很尖;⑥滑冰的冰鞋要装冰刀。

减小压强的方法:①骆驼的脚掌比马要大几倍;②拖拉加(坦克)要加履带;③坐沙发比坐凳子舒服;④图钉都做得帽园尖细;⑤书包带常做得很宽;⑥运载钢材的大卡车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⑦滑雪要用滑雪板;⑧钢轨下铺枕木;⑨房间的地基要比地面上的墙更宽。

物理知识的应用

  1. 声呐发出超声波(声速):测距和定位,如测海深;雷达发出无线电波(光速):判断物体的位置。

  2. 密度:鉴别物质,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判断物体的浮沉。

  3. 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测滑动摩擦力,测浮力。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制成重垂线 、水平器。

  5.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建造得比上部宽,潜水深度有限定。

  6. 连通器的液面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用 U 形管判断水平面。

  7. 相互作用力:游泳,划船,起跑、跳远向后蹬,跳高向下蹬。

  8. 大气压:自来水笔吸墨水,抽水机,茶壶盖上开一小孔,用吸管吸饮料,针管吸药液。

  9. 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孔明灯,盐水选种,测人体血液的密度,解释煮食物(如饺子)时,生沉熟浮等。

  10. 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看力臂,动力臂长省力),求最小动力(在杠杆上找到离支点最远的点画出最长力臂),判断动力变化情况,进行有关计算。

  11. 镜面反射:解释黑板"反光"、晚上看路时判断水面还是地面;

漫反射:能从各个方向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电影屏幕要粗糙。

  1. 平面镜成像:镜前整容,纠正姿势;制成潜望镜;万花筒;墙上挂大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改变光路(如将斜射的阳光,竖直向下反射照亮井底);自行车尾灯;平面镜转过θ角,反射光线改变2θ角。

  2.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得到平行光,聚光的亮点有大量的能量可点火、烧断物体。

  3.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制成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油量表,制成简单调光灯,导线不用铁丝用铜丝,电热器的电阻要用镍铬丝。

  4. 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5. 升华致冷:用干冰人工降雨、灭火,在舞台上形成 "烟"雾。

  6.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减小)而升高(降低):高山上煮不熟饭,要用高压锅。

  7. 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8. 熔点表、密度表、比热容表: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在很冷的地区宜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水的比热容比较大,解释在沿海地区白天和晚上的气温变化不大。注意:固体和液体相比较,不能说液体密度总比固体的小。

  9. 电流的热效应:发热→制成各种电热器:热得快,电水壶,电饭煲,电热毯,电铬铁、保险丝等;

电流的磁效应:有磁性→制成电磁铁、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扬声器,喇叭,利用电磁铁制成电磁继电器,用于自动控制;

电流的化学效应:化学反应→蓄电池:冶金工业提炼铝和铜(电解反应)、电解、电镀;

磁现象:用磁性材料做成录音带和录像带,磁悬浮列车,冰箱门,指南针、磁卡;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制成直流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

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1. 各种能的转化:发电机、电动机、热机、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太阳能光电池、汽(或柴)油机的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2. 简化电路的方法:①去掉电压表(电阻很大,相当开路);②电流表看成导线(电阻很小);③开关断开,去掉所在的支路;④开关闭合相当于导线;⑤去掉被短路的电路;⑥电路一般会留下一个电阻或两个电阻串联或两个电阻并联三种情况。

比较识别或判断

  1.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比较:有位置变化是运动,无位置变化是静止):通讯卫星、月亮在云中穿行、龟兔赛跑,选择参照物时尽量选题目中出现的物体。

  2.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主要区别:是否是同一物体。

3.运动物体动能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速度,如:小孩匀速从滑梯上滑下动能不变、洒水车在水平地面匀速洒水动能减小;

**重力势能的变化:**先看质量是否变化,再看与地的高度是怎么样变化,如:飞机在某一高度进行投掷时重力势能减小、人爬山时重力势能增大;

**机械能的变化:**分析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滚摆:不蹬踏板加速下坡;钟摆: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减速、匀速运动、蹦极。

4.**判断是哪类杠杆:**只看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先画图,再判断哪个力臂更长,所用的力就更小。

  1. **判断物态变化:**根据开始和后来的状态判断。"白气"、"出汗"、"淌水"、"雾"、"露"均属液化,"霜"、"雪"是凝华。

  2. 乐音的三个特征(要素)是:音调、响度(音量)和音色(音品);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靠音色不同。区别同一物体发音不同是音调:如给热水瓶装水。

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工具

  1. 长度:刻度尺(直尺、卷尺)(特殊测量方法:棉线、滚轮、刻度尺间接测量)。

  2. 液体或固体体积:量筒、量杯,规则固体可用刻度尺。

  3. 质量:天平(实验室)、电子秤、杆秤、磅秤(日常生活),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

  4. 时间:秒表、钟。

  5. 速度:速度计(汽车上);平均速度:尺(皮尺)、钟表(秒表)。

  6. 温度:液体温度计(实验室用)、体温计(测体温)、寒暑表(测气温)。

  7. 力(重力、拉力、摩擦力、浮力):弹簧测力计。

  8. 液体的密度:密度计;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9. 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或弹簧测力计、量筒。

  10. 液体的压强:压强计;大气压: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即托里拆利实验和无液气压计)。

  11. 电流:电流表;电压:电压表;电阻:电流表和电压表(伏安法)或欧姆表;

电功:电能表;电功率:伏安法或电能表、秒表。

  1. 直接测量型实验有10种基本仪器、仪表:钟表(或停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电能表。要求学生会根据测量范围选合适量程和根据精确程度先最小分度值,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每种仪器测量前:都要认真观察所使用的仪器零刻度线的位置(调零)、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等。

  2. 掌握四个重要实验:

(1) 测密度:原理:ρ=m/V;器材:托盘天平、量筒;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尽量减小误差。

(2) 测机械效率:原理:η=W /W ;器材:一套简单机械装置(如滑轮组、斜面等)、弹簧测力计、细绳,测量时;注意要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的重、摩擦和物体本身的重.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3)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和功率:原理:电阻R=U/I,电功率P=UI*;*器材:电源、导线、开关、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要求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会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小灯泡不亮时,能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析电路故障,知道灯泡在不同的电压下,测出的电阻值不相等是因为温度变化了;知道测小灯泡电功率与测定值电阻阻值都要求多次测量意义有什么不同,知道两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有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时(缺少测量工具),如何利用定值电阻或电阻箱测电阻。

日期: 2010-08-02 分类 学习 评论 2

插入几条网站通知

最近发的文章比较少,因为暑假是改网站最好的时候。现在我 @phy 正在整理网站的样式,所谓样式,就是让网站有版面、有颜色的东西(开始科普了 = =)。如果没有了样式,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七会是这个样子的:

没有 CSS 的 Our7

脱了衣服的网站不好看,请勿模仿。

所以第一个事情,简洁版现在惨不忍睹,我以后有空了会改的,现在还是可爱版为主。不知道有没有童鞋会用简洁版。

Second, 鉴于使用 Ajax 技术打开文章的方法(也就是在首页一点链接之后,不刷新页面,直接打开文章)太先进(= =),我 @phy 有点想撤下这个功能(撤下这个功能,网站加载速度会快一点点)。我们在一七目前是在国外主机上托管的,没有什么电信(网通) 联通的问题(反正都要出国走汕头光缆),大家看法如何?

Third, 那个**"换图"**的功能,换出来的照片是初一春游的合照(现在最上面的功能栏会遮掉一条)。看着初一时节的你和我,@phy 感觉自己老了,故想换一张。有什么照片的好建议的,欢迎提出。

先这样吧,似乎就只有这些事了。

PS:我尝试了一种照片的显示方式(见 http://draft.stour7.com/ 的最上面)(编者注:「我们在一七草稿纸」已失效),不理想。还有,上面的图片会有一个工具栏,这个是最近搞的。

日期: 2010-07-22 分类评论 0